星期日, 10月 24, 2004

七一遊行所為何事?




七一將近,社會議題出現兩個討論熱點,其一是數百專業人士和社會領袖,聯署一份核心價值宣言,敲響香港社會體質和精神價值沉淪的警號。其二是民陣為「還政 於民」的口號是否棄用,出現了一些混亂和爭議,事緣民陣組織者認為,比起爭取 07/08普選這具體主題,「還政於民」只是眾多口號之一。兩件事都引起爭論和批評,前者被指過分務虛,後者被指過分偏狹。務虛不足以集中焦點,明確爭取 目標;偏狹未能提升視野,指引運動方向。

人大釋法否決了雙普選,破壞了香港民主運動的短期具體目標。當前香港民主運動發展的關鍵,就在於 如何在抽象理念和具體訴求之間,協調出一個綱領和方向,帶 引運動持續發展。綱領不能過虛,不能過窄,問題是要點出運動的抗爭對象和對立面。除了要宣示原則價值,揭露社會危機所在之外,還要以高瞻遠矚的視野,寬廣 的歷史胸懷,消除短暫的挫敗感,並透過想像力,展示未來的新希望。所以,我們需要總結,也需要前瞻。

推倒三堵牆

事 實上,雖然 07/08落實雙普選的目標渺茫,但回顧過去一年多以來,香港人在種種風雨當中,政治意識卻已大大成熟,亦更加明白香港社會的深遠危機和問題所在。所以, 今年七月一日,與其說是一個為爭取短期目標而集體行動起來的日子,不如說是為了香港人爭取自由民主的歷程,作一個階段總結,鞏固隊伍,以便重新出發。所 以,今年七一大遊行,既是慶祝去年一役勝利的遊行,也是重新肯定香港人追求自由公義民主決心的遊行,它紀念去年香港人所展現的團結精神,慶祝自己以自身的 力量,擊退了一條危害自由的惡法的事?。因為這是香港在脫離殖民地之後,首次充分地實現了香港人那種作為城市公民的主體性。

只是,任何人都明白,前路並不平坦,香港人今天更需要的是前瞻未來的勇氣。所以,除了要繼續爭取盡快落實雙普選之外,更要在未來,以團結和堅定的決心,推倒阻隔在香港人面前的三堵圍牆:

一、 封建主義家長制參與七一遊行的香港人要明白宣告,他們是如何對於蠻不講理的封建家長制和奴婢文化深惡痛絕,對於那種種貶損香港人作為本地城市公民,以 及中國國民地位和權利的言行、政策,大聲說不。香港人要聲討那些以君臣父子、封建孝道、朝廷權術等腐敗思想所構築起來的香港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。香港從來 都是中國現代化的先鋒,香港人不會容許香港倒退到君上昏庸、宦官弄權、貴族專政的封建年代。

二、殖民主義迷思雖然香港主權已回歸,但殖民 主義的情意結,卻陰魂不散。一些香港人,仍以殖民地順民自貶,而另一些掌權人,卻處處以殖民地主人的眼光審視 其他香港人,甚至羨慕昔日殖民主義統治的威勢,師承殖民地統治的統治方式。七一遊行中覺醒的香港人,明白到過去的殖民地體制,是一個培植和維護奴才的體 制,仿傚這種統治而設計的體制,也只會是一個延續奴性、打壓主體意識的體制。參加七一遊行的香港人,以公民參與的方式,宣示了他們無所戀於殖民主義,相反 地,他們決意以充滿自主、自尊、自豪的方式,親手建設這擺脫了殖民地宿命的現代化城市。將來,他們也會坦率地拒絕,任何以影響穩定為藉口,實質上卻復活或 變相延續香港殖民統治方式的企圖。他們也反對,任何人再以類似殖民 地/宗主國的關係為藍本,或以殖民者的眼光,看待和處理香港和中國的關係。香港人將會秉承多年來反殖民、求自主的精神,完成香港還未完成的「非殖民地化計 劃」,按「以民為主」的原則來建立國民與國家之間的關係,以及地方與中央的關係。

三、特權關係網絡香港人將會持續地保衛和發展那些建設一 個現代城市不可或缺的核心價值,反對特權橫行、任人唯親、官商勾結,以政治靠攏來換取經濟特權和利 益的習性和傾向。七一遊行的香港人會以行動宣示,他們酷愛自由,講究公平競爭,亦不乞求恩賜和收買。他們會以團結的市民力量,扺制任何對公義自由體制的踐 踏和破壞。

七一遊行是一個香港人對自身歷史的回顧和總結:從當殖民地奴才、逃難過客,到家國民族身分的啟蒙、市民意識的覺醒,再到爭取以民主方式,落實自己當家作主 的權利,其實由來已久。七一只是承繼了數十年來,香港民間自發的反殖運動所未竟的事業。

走出新香港

香 港人絕非在九七之後才要求民主,因為民主訴求早萌發自自身悠長的殖民地屈辱經驗。香港人要為自身尋求的,是一種自信、自強、自主的現代城市公民身分,因 為香港人不甘繼續淪為奴才和沒有自尊的經濟動物———這一代人不要,下一代人更加不要。站起來的香港人亦絕不相信,這自由和尊嚴,是當一個中國主權下的香 港人所需要放棄的。

這種走出殖民地困境的冀盼,是三、四十年以來,具香港特色的民主運動,幾經波折卻又能歷久不衰的精神動力。香港人這種 對城市公民主體性的探求,是發自本 土,但同時也根自中國。反封建、反殖民、反特權,今天應被確立為香港民主運動的長期綱領。褒揚封建文化、複製殖民奴性、保護特權利益的,都是香港民主運動 的抗爭對象。而這幾點長遠目標,也完全沒有偏離現代中國的文化血脈。

上世紀之初,孫中山等民國先賢,因居港而萌發當改革志士的宏願,以報 中國。往後,香港人亦受惠於中國的五四運動思想啟蒙,勇於批判封建文化的精神遺毒。 六、七十年代以來,本土新一代亦自國內、國外,吸收各種進步思想和精神養分,在這塊殖民地上,反抗殖民主義和它的封閉專權體制。這是跨越數代的香港人,在 彼此之間互相分享、尋求自主自由的精神傳統,也是建設香港未來所本的知覺及感情想像。任何誣蔑這血脈相連的相互關係為追求分離獨立之企圖,皆為歷史的扭曲 和惡毒之諂言,不攻自破。

七一遊行也是一個香港人對自身境?的前瞻和確認:因為,無論普選運動的短期目標,能否如願實現,也不應減卻香港 人追求民主、尊嚴和自由的決心,甚至,它讓 香港人更深的體會到,政治改革不能抽離文化價值的改革和確認,以及社會精神體質的健全發展。因此,七一遊行的目標,不應只限於爭取普選,而是人人承諾參與 改造社會體質、維護核心價值、完善公民社會的起步。

是不幸,也是幸運,香港人並沒有一個合格的在位政治領袖,單獨帶領我們建立後殖民香港的精神文化。香港只有靠每個香港人,身體力行的參與、發聲、反省和行動,相互支援,讓你我都成為這光榮任務的一部分。

價值爭辯絕非務虛,因為香港要為自己找尋一個真正能擺脫百年殖民夢魘的靈魂。一步一步的堅持爭取亦非偏狹,因為香港人都清楚他們的最終目標:他們所需要 的,是一個拒絕封建、走出殖民、廢絕特權的「新香港」———一個由我們鍥而不捨地一步一步地走出來的新香港。

沒有留言: